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0-14岁儿童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5%,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这标志着中国已进入超低生育率阶段,同时也表明人口均衡发展面临严重挑战。生育率下降,既是人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规律,也凸显出中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滞后性;而儿童福利诉求的不断升级,更表明加快发展儿童福利事业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发展儿童福利,不仅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充分参与特别是发挥慈善事业的积极作用。
慈善事业是满足儿童福利服务需求、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一些慈善组织在助学助医、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等方面采取了诸多积极行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助学助医方面,慈善力量是困境儿童、乡村儿童能够接受教育与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例如“希望工程”,截至2021年底,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94.2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62.6万人,援建希望小学20878所。再如,伴随互联网快速发展兴起的网络慈善日益成为重要力量,2019年全国11611名0-3岁大病宝贝通过水滴筹求助,累计救助金额4.47亿元,其中不满周岁的婴儿有2180名,共筹得0.66亿元救助金。另一方面,慈善事业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儿童福利发展。近年来,慈善组织每年用于扶贫济困的支出达到了500亿元,在助力贫困地区儿童接受教育、疾病救助以及营养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如此,专门面向儿童的各类慈善项目也不断增多,有效促进了儿童特别是困境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例如“一公斤盒子”项目,截至2019年,全国超过57万人次学生从中受益,覆盖5500多所学校,覆盖了全国几乎所有省份。
由此可见,以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为代表的慈善力量在儿童福利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慈善活动,对政府的儿童福利工作形成了有益补充。然而,随着儿童及其家庭对福利诉求的持续升级,儿童慈善组织数量仍然不足,资金、人才、技术仍然短缺,专业化服务水平严重不足。因此,当前慈善事业在促进儿童福利事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依然不够,今后还需要在多个方面持续发力。
第一,精准对接儿童及其家庭对福利服务的需求。目前,一些慈善组织开展的帮助儿童尤其是困境儿童、乡村儿童的慈善项目主要是局限在儿童教育、医疗救助等方面,旨在心理关爱等方面的项目较少,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儿童的服务需求。为此,慈善力量一方面要拓展儿童福利服务供给种类,并提高现有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要通过打造需求传递平台、资源对接平台等方式,精准对接帮扶对象,并注重向困境儿童、乡村儿童等群体倾斜,从而精准提供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避免部分成效显著的服务项目不可持续,进而有效满足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
第二,提高在突发事件中保护儿童、服务儿童的能力。当今社会,社会风险及其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突发性公共事件时有发生。例如新冠肺炎疫情等,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儿童往往成为其中的最困难群体,得不到及时救治。一方面,儿童慈善组织数量或规模有限,并且大部分慈善组织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从而导致其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无法及时对儿童提供救治。另一方面,儿童慈善组织之间平时缺少沟通与互动,并且缺乏信息共享平台,导致各自为战的局面,进一步降低了其在突发事件中的服务能力。因此,儿童慈善组织不仅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要加强同其他儿童慈善组织的交流互动,提高信息共享程度,从而增强自身在突发事件中及时为儿童提供救治、生活保障以及心理疏导等一系列服务的能力,使儿童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对儿童造成的伤害。
第三,进一步发挥并增强慈善撬动社会资源的积极作用。慈善事业本质上属于民间事业,动员的是民间资源,在具体运作中几乎不受政府权力的干预,并且其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由民间公益团体或公益组织来承担,因而其效率更高,有利于吸引企业等方面的社会资金,将更多发展资源投入到儿童福利事业。为此,慈善机构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自身公信力,注重品牌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同时,还应积极探索资源调动方式,坚持款物捐献与社会服务并重,并有效配置相关儿童慈善资源,使其真正用于满足儿童福利服务需求,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第四,发挥慈善对促进儿童公平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作用。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献基础之上的自愿性共享机制,也是调节社会财富格局、润滑社会关系的必要制度安排,有利于弥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之后的缺陷。随着慈善事业特别是网络慈善的加快发展,社会成员不仅奉献爱心的途径更加畅通,而且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包括儿童在内的困难成员的慈善需求,因而有能力的社会成员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将资金、实物等捐献给儿童特别是困境儿童及其家庭,从而有助于减少儿童及其家庭支出,促进儿童公平分享国家发展成果。
第五,注重发挥慈善对儿童的道德教化功能。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成员慈善道德基础之上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具有道德教化功能,这是儿童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场经济的特殊竞争机制使追逐个人利益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社会成员新的道德准则,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冷漠甚至走向极端,也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慈善事业的发展伴随着社会成员对弱者的关怀,慈善行为的本身就是社会成员之间奉献爱心的显示,也是弘扬互助友爱精神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与文明程度,也有助于儿童接受熏陶、培养爱心以及奉献精神的塑造,从而促进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总之,儿童之事已从家之大事上升为国之大事,加快发展儿童福利事业已成为促进所有儿童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慈善事业无法缺席也不能缺席,而且在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服务供给、撬动社会资源等方面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新时代儿童福利的发展更加需要“给力”的慈善事业。
(文章来源于慈善公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