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短板,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10年,我国实现了14亿多人口比较充分的就业,建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1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3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明确将就业摆在“六稳”“六保”之首,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工作在10年间取得历史性成就。
据国家统计局10月10日发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总量达到46773万人,比2012年增加9486万人。
报告显示,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有力。2012年至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由26261万人增至29251万人,农民工就业规模平稳增长。针对困难群体,不断加强就业帮扶。2012年以来,平均每年有超过550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超过170万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约5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2021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为17072万人、21712万人和35868万人,占比分别为22.9%、29.1%和48%;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比比2012年分别下降10.6和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升11.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协调性明显提高。
10年来,8000多万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农民工总量增至2.9亿人,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持续提升。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增至2亿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2019年至2021年,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300多万人次,稳定就业和转换岗位的能力不断增强;就业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91万家,有效增加就业服务供给。
10年里,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扩大,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尤其是2022年,部分地区新冠肺炎疫情散发,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出现新的困难。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专设青年就业篇章,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意见,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各级各部门通力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
这10年,养老参保人数增加2.5亿人
10年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建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行了养老保险顶层设计,出台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统一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形成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两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平台;实施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了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出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开展了市场化投资运营;建立了企业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全面实现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目前正在抓紧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了职业年金制度,出台了个人养老金制度,填补了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的制度空白。
10年里,围绕全民覆盖、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精准推进重点群体参保。据统计,2012年到2022年6月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7.9亿人增加到10.4亿人,这10年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了2.5亿人。
综合考虑物价变动、职工工资增长、基金承受能力以及财力状况等因素,从2012年以来,我国连续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建立健全基本养老金待遇确定和合理调整机制。2014年以来,4次统一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基础养老金标准。
这10年,多措并举帮扶困难群众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10年来,全国累计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5501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达1768万人。
一切成绩的背后是一系列扎扎实实的政策与措施——一是健全帮扶台账,及时、全面地将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目前,各省份就业困难人员主要包括大龄、身有残疾、享受低保、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对困难人员就业创业、提升能力给予有力支持。对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的,给予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对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支持。对从事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保补贴。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和生活费补贴。三是加强服务保障。坚持日常援助与集中援助相结合,建立发现认定、动态管理、分类帮扶、跟踪回访工作机制,为困难人员制定“一对一”的帮扶方案。同时,在元旦、春节期间持续举办就业援助月活动,集中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四是加强兜底安置。对于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开发保安、保洁、绿化等公益性岗位予以兜底安置。
这10年,社保助企纾困政策成效显著
近年来,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降低企业成本,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党中央先后7次部署降低社会保险费率,5项社会保险费率总水平从41%降至33.95%,单位费率由30%降至23.45%,企业社保成本大幅降低。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部署实施了力度空前的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等政策,全年共为企业减负1.54万亿元,有力支持了企业渡过暂时性困难。
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负责人亓涛介绍说,今年为扎实稳住经济,保就业保民生,按照党中央部署,社会保险方面实施了“降缓返补”一揽子政策:一是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1—7月为企业减负超过1000亿元;二是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和通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业等17个困难行业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三是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标准,将中小微企业的返还比例由60%最高提至90%,大企业由30%提至50%;四是新增失业保险留工补助政策,支持中高风险疫情地区和5个特困行业的参保企业稳岗拓岗。
这10年,一切为了人民幸福,一切为了民生福祉。
这10年,无数“民生之盼”通过“民生之变”成为“民生之赞”。
(文章来源于慈善公益报)